2025年UCAS-ANSO-APRU“地球科学与共享未来”国际暑期学校举办

“此次国际暑期学校汇聚全球青年才俊,多元文化在此交融碰撞,孕育了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精神。短短两周时间,我们跨越时空界限,在线上、线下共同见证了学术交流的火花、友谊桥梁的搭建,收获了跨文化理解的珍贵启迪。”7月1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周元泽教授在2025年国科大——“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UCAS-ANSO-APRU)“地球科学与共享未来”国际暑期学校闭幕式上致辞。闭幕式由国科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黄顶成主持。
闭幕式上,周元泽对顺利完成暑期学校学习的学员们表示祝贺,对参与活动的专家、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表示感谢。他鼓励学员们保持对话,持续探索,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海洋与大气问题,以及未来日益匮乏的自然资源等全球性挑战,让地球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成为人类共同未来的见证。
周元泽总结致辞
教师代表、国科大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韩颖慧、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俊亚以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胡燕子博士分别在闭幕式进行了总结发言。他们提到,在本次国际暑期学校,学员们经历了科学浸润,开展了创新实践,参观了大国重器,体验了中华文化。他们鼓励学员,永葆科学探索的热忱,勇于面对多样性挑战,成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和应对人类重大挑战的先锋力量。
教师代表总结
学员代表、巴西圣保罗大学的LUCIO LOURENCO DE FREITAS NETO、印度尼西大学的ORYZA SATIVA AFRA IFTIKAR和志愿者代表分享了在国际暑期学校的收获,他们谈到:“这次暑期学校不仅使我们成长为更成熟的学者,更使我们成为了真正的世界公民。”“来自世界各地的充满热情的学子在国科大相遇,我们交流学术思想、开展合作项目,形成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活力社群,共同致力于推动地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学生代表发言
颁发结业证书
本次国际暑期学校由国科大、“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和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共同参与,分为线上课程(6月25日-7月1日)与线下科研活动(7月5日-11日)两部分,共14天。来自法国、巴西、澳大利亚、德国、尼泊尔、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25个国家和地区37所大学的50余名优秀学生参与。
七天的线上课程包括第四纪年代学、地球深部过程与板块构造、地理学前沿讲座、河流修复原理与技术,由23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领衔授课,为学员分享了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另外,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薛凯教授在国际暑期学校开幕式当天围绕“微生物在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反馈中的调节作用”这一主题向学员进行了分享。
线上报告课程
薛凯作分享
7月6日开幕式当天,国际暑期学校举办了3场博士生学术论坛,学员们积极分享自己的在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领域的科研成果,共同探讨利用科技成就未来、保护地球的途径。
部分学员在博士生学术论坛作报告
博士生学术论坛颁奖环节
7月7日到9日期间,学员们分组在国科大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安排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研实践活动。
金银岛牧场科研实践活动
云蒙山南部地质构造与灾害野外考察
参观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材料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参访首钢园
部分学员在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合影
部分学员在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影
学员参加茶文化体验活动
部分学员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合影
在渭河盆地科学钻探现场等地学员参与野外考察
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学员了解树轮年代学
2025年UCAS-ANSO-APRU“地球科学与共享未来”暑期学校是继2024年 “全球变化与生态健康”暑期学校之后在国科大主校区举办的国际暑期学校。此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经历,不仅深化了学员们对前沿课题与研究方法的理解,更提升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未来投身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地球科学的科研热情。
未来,国科大将持续为全球青年英才拓展更多学术交流的平台。期待以国际交流与合作为纽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学员合影